今年5月,中俄共同发布了旨在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随着这一联合声明的发布,中俄合作步入新的高度。在此背景下,中俄物流发展的新格局将会呈现出怎样的景象?
一、中俄贸易现状
中俄经济合作持续加深,展现出强劲的经济活力。在2023年,中俄双边贸易总额显著增长至1692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幅达到32.8%。其中,进口额达到9106亿元人民币,出口额则为7819亿元人民币。回顾2019年至2023年的五年发展历程,中俄贸易额实现了从7653亿元到16925亿元的飞跃,平均年增长率达到21.95%。中国已连续13年保持为俄罗斯的最大贸易伙伴,而俄罗斯也稳步上升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其市场潜力正逐步转化为外贸的新兴热点。
中俄双边贸易涵盖能源、农产品、机电产品等众多领域。2023年,中国对俄出口以汽车、机械设备、智能手机、电脑等制造业和高科技产品为主,占出口总额的59.20%,纺织服装及鞋帽类产品占9.36%。而从俄罗斯进口主要集中在能源、金属及其制品、木材等,其中能源产品占比高达72.85%,金属及其制品占9.84%,木材及相关产品占4.12%。中俄贸易不断增长,双方在各自优势产业领域深度合作。
二、中俄物流现状
随着中俄经济合作的不断深化,物流需求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中俄之间的主要运输方式涵盖海运、铁路运输以及海铁联运。在众多运输方式中,铁路运输尤为关键,成为两国间货物运输的首选方式。受红海局势影响,海运的份额相对减少。截至2023年年底,俄中铁路货运量已超过1.61亿吨。展望2024年,俄罗斯与中国之间的铁路货运量预计将增长7%。
铁路运输线路主要有:
● 绥芬河口岸-乌苏里斯克口岸-莫斯科:通过绥芬河口岸出境,经乌苏里斯克口岸,通过远东铁路运输至莫斯科,在莫斯科进行集散至俄罗斯全境;
● 满洲里口岸-赤塔-莫斯科:国内段,货物通过中欧班列东通道经满洲里口岸出境。国际段,出境后沿远东铁路运输至莫斯科,在莫斯科进行集散至俄罗斯全境;
● 二连浩特口岸-乌兰巴托-乌兰乌德-莫斯科:国内段,利用中欧班列中通道,从二连浩特口岸出境。国际段,途经蒙古乌兰巴托,到达乌兰乌德,最终抵达莫斯科;
● 阿拉山口口岸-卡尼赛-莫斯科:国内段,货物通过中欧班列西通道,自阿拉山口口岸出境。国际段,途径哈萨克斯坦,通过卡尼赛抵达莫斯科。
海运运输线路主要有:
● 国内港口-海参崴-莫斯科:国内海运到海参崴,通过铁海联运,利用远东铁路运输到莫斯科,货物在莫斯科集散至俄罗斯全境;
● 国内港口-圣彼得堡-莫斯科:国内海运到圣彼得堡,清关后直达莫斯科;
● 国内港口-新罗西斯克-莫斯科:国内海运到新罗西斯克,清关后货物可经铁路或公路网络运输至俄罗斯全境。
三、中俄物流未来发展趋势
在2024年5月16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在两国建交75周年之际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提出在物流领域,双方在交通、物流和口岸等多方面展开合作:深化交通互联互通,发展两国间直达或中转的运输线路,协同实施大型交通及跨境交通工程项目的建设和养护,鼓励双方航空公司新增航线航班,提高区域覆盖度;提升口岸作业效率,加强边境口岸基础设施建设与规范化管理,提高口岸查验效率和通关能力;增进海关协同,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交流合作;共同推进北极航道建设,打造国际运输走廊。同时,在9月3日于海参崴举行的东方经济论坛上,普京总统宣布推动远东地区的深度开发意见,提出大规模拓展东部铁路网络,打造一个面向中国的国际开发区。计划到2030年和2032年,俄罗斯远东铁路的年运输能力将分别达到2.1亿吨和2.7亿吨。
中智认为:从中俄联合声明及东方经济论坛上普京总统的发言中清晰可见,中俄两国在物流领域的战略合作正不断加强,双方致力于提升基础设施完善度和运输能力,以促进双边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在此战略背景下,我国应着力增强北部及西部边境口岸、物流集散中心等关键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布局,重点发展服装鞋类、机电产品等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并扩大对大宗商品贸易的规模。此外,乘着中俄共建北极航道的东风,我国应大力推进铁路与海运的联运模式,加速实施“一单制”“一箱制”等运输模式创新,以提升多式联运的整体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全面增强多式联运竞争力和消费者的服务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