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西部陆海新通道网
当前位置:主页 > 专家观点 >
袁卫东:数字化是陆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
发布时间:2024-07-11
分享到:65.3K


2024年,新质生产力成为最火爆的话题,各行各业均在研究探索新质生产力对其影响和作用,陆港作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其长期发展与新质生产力密不可分。伴随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数字化是陆港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也是陆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为陆港区域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

 

河南国际数字贸易研究院研究员、郑州国际陆港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原董事长

 

一、数字化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数字化转型为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重要动能。关于新质生产力的相关理论阐述,国家政府部门和专家学者给出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和剖析,习近平总书记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中提出,“要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等战略任务,科学布局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多名业界专家也提出,数字经济、数字化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容,新科技、新能源、新产业发展都离不开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纵深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数字技术融合应用,大力推广应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生产工具,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因此,数字化转型升级是数字时代下中国国际陆港高质量发展的必要途径,是陆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可以加快驱动陆港产业创新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二、国内陆港发展现状
 
(一)陆港成为越来越多城市发展的标配
 
伴随各地之间经济交流活动的日益活跃,商品流动变得愈加频繁,物流成为内陆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尽管中西部内陆地区具备劳动力和土地等要素的低成本优势,但存在着物流运输成本高昂、本地配套能力不足、人才和技术缺乏等难题制约,尤其是物流的高成本造成了内陆地区在产业竞争中不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因此,陆港作为降低物流成本和扩大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手段,能够带来更多人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汇聚,带动加工贸易、先进制造、保险物流、金融服务等产业兴起和集聚,成为搭建起所在地与更大范围区域经济交流的平台,其核心价值在于推动内陆经济发展。
自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全国各地对外经贸交流合作持续增强,内陆地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变得愈发重要,陆港建设开始迈入提速发展阶段,逐渐从“依附于海港”向“独立港口、陆海联动”转变,促使内陆城市具备完善的国际陆港运行机制和方便快捷的外运操作体系。2013年,国家重大战略“一带一路”倡议问世,中欧班列渐渐声势浩大,成为深化我国与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的重要载体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抓手,与此同时,中国国际陆港已逐渐发展成为我国内陆地区新的业态和发展高地。因此,为紧跟国家战略发展方向和紧抓时代发展机遇,全国各地掀起了陆港规划建设和升级改造热潮,根据中国开发区协会陆港分会不完全调研统计,截止到2023年8月,全国陆港数量达到了326个,陆港逐渐成为越来越多城市稳经济促增长的新引擎和新抓手。陆港的快速发展也促进中欧班列辐射范围的进一步扩大,中欧班列同样为城市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助力,吸引更多开放型产业聚集,2023年全国中欧班列开行1.7万列,持续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二)国家出台政策推动陆港规范化发展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动和内陆地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迫切需要,我国政府部门日益重视内陆地区陆港等物流枢纽的建设运营,积极出台国家政策引导陆港发展,各地各级政府、行业协会等也纷纷响应,共同推动陆港行业规范化高质量发展。
 
一是相关部门从顶层规划布局全国陆港。2018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印发《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提出加强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和科学推进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2019年以来,国家发改委累计牵头发布5批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年度建设名单(共125个枢纽),促进形成“轴辐式”物流服务体系、培育发展枢纽经济,推进国家物流枢纽高质量发展。2021年7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进一步打造“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运行体系,重点补齐内陆地区枢纽短板。
 
二是行业多方联合推出陆港标准规范,填补陆港领域标准规则的缺失,2023年10月,中国开发区协会陆港分会主持制定的陆港行业团体标准《陆港分类与评估指标》正式对外发布,为我国陆港建设运营提供了规范意见指导,推动我国陆港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三是数字化逐渐成为现代物流发展主流,新兴数字技术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成为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重点。《“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中提出,加快现代物流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赋能。《国家“十四五”口岸发展规划》中提出,重点推进平安、效能、智慧、法治、绿色“五型”口岸建设,进一步提升口岸数字化智能化水平。随着陆港数字化升级进程的持续加速,有利于构筑开放、包容、共赢的陆港经济生态圈,推动新形势下陆港建设的提质增效。
 
三、数字化推动陆港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数字技术应用奠定陆港高质量发展基础
 
各地陆港积极加大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深化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5G、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陆港设施设备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
一是自动化设施设备应用场景广泛,在仓储、理货、运输及堆场作业等环节实现数字化管理,如腾俊国际陆港与快仓、中国联通建立紧密合作,以自动化仓库为切入点,共同打造了物流园区内5G+机器人系统的建设。
二是利用数字技术提升监管和通关效率,促进对外对内物流运输通道的高效畅通。例如合肥国际陆港配置电子闸门放行系统、集装箱箱号自动识别系统、电子车牌自动识别系统、IC卡和条形码自动识别系统、电子地磅系统、自动放行控制系统等智能化设备,极大加快了货物往来、进出速度,形成对区域物流网络构建和对外开放联通的有效支撑。郑州国际陆港通过集装箱GPS系统、车载GPS系统、防伪溯源中心等数字技术构建动态监管机制,高效准确监管货运进出境运输,提升产品可追溯性。
 
(二)数字化平台提升陆港运作效率
 
数字化平台是陆港整合有效资源要素的重要方式,对提升陆港运作效率具有显著作用。通过打通陆港与货主、货代、运输公司、铁路、口岸监管等单位之间的数据交互通道,无缝对接江海、海河、海铁等多式联运,同时推动构建数字化平台与其他关键陆港节点或出入境口岸港口之间的协同协作渠道,为企业提供通关、收发货、订仓、装运、货物运踪等“通关+物流”一站式服务。例如成都国际铁路港“陆港智慧平台”、郑州国际陆港“中欧多式联运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华远国际陆港“iH19智慧物流综合运营平台”等,通过平台打通政府监管、物流企业、货代企业、贸易企业、班列公司等各方端口,实现货物进场信息前置、工作环节全数字化管控和全流程协同作业,强化陆港信息平台与外部信息乃至全球信息的互联互通,促进进出口货物管得住、通得快。
 
四、陆港数字化发展的展望和思考
 
(一)数字化转型升级链接更多行业生态
 
数字化转型成为陆港产业升级的重要变革力量,通过“陆港+数字化”实现供应链效率升级,借助开放和共享的数字化平台,促进陆港与各方之间信息的互联互通,推动更多企业、更多产业、更多行业、更多业态融入陆港经济生态,构建多维、多要素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临港产业生态。通过数字化转型升级,陆港能够链接更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整合专业物流、冷链物流、特种物流、物流科技、信息综合平台等物流资源,高水平建设国际铁路联运班列集结中心,带动银行、保险、保理等专业机构聚集,不断扩大陆港对国内外地区的经济辐射范围,吸引更多产业、企业赋能陆港经济发展。通过建设各项信息化数字化项目,优化陆港跨境物流组织,依托数字平台加强与境外城市、海关、口岸、铁路、物流企业等主体往来合作,提高跨区域通关一体化便利化水平,推动实现国际运输“一单制”和构建跨境贸易区块链平台,探索国际运输运费分段结算。
 
(二)数字技术融合应用推动陆港新兴产业发展
 
数字技术创新应用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也将带动和延伸更多新兴产业发展。数字技术的应用与新兴产业的发展密不可分,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样是国家未来发展的重点,随着陆港持续拓展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进程加速,陆港偏好型产业也悄然发生改变,从过去单一的传统大宗产业为主,逐渐扩充至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并存的格局。智慧物流、数字平台、数字金融、新能源、自动化设备等更多新兴产业将不断聚集陆港,通过数字赋能国际铁路联运班列,构建“数字陆港”“数字班列”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有效实现运抵申报“互联网化”、运抵判断“智能化”、进口货物转关“自动化”、后台数据处理“智慧化”,持续形成陆港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三)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智慧陆港生态圈
 
部门协调和数据流动是推动陆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要推动数据整合,打造跨部门协同的信息共享平台,完善信息共融、共用、共享机制,串联多部门、多业态、多产业、多主体,打造高效协同、可持续发展的智慧陆港生态圈。要强化部门协同,打破信息壁垒,促进信息整合与数据共享,依托 5G 网络、物联网、AI 算法、大数据等技术,建立智能化场站管理体系,统一布局支撑陆港数字化建设的云平台和大数据中心,促进陆港场站内人、车、货、场、信息流等资源高效协同运作,有效提高场站资源整合效率和数字化水平。要打破各部门管理系统间的信息壁垒,明确部门间数据信息系统协同建设任务,解决各自为政、重复交叉等问题,促进各部门、各层级、各业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优化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大幅提升陆港管理部门运营效率。通过智能物流调度、集装箱管理、交易结算、能耗监测等平台,实时采集设备运行状态、视频监控结果、场区作业情况以及车辆、人员信息等数据,为管理指挥调度和辅助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四)数字孪生技术提升陆港运营效率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字孪生技术逐渐成为各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推动陆港强化数字孪生技术应用,能有效提升陆港的运营效率。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对陆港进行全面、精准的模拟,实现对陆港运营的实时监控、预测和管理,对各种资源进行智能调度,有效提升陆港的装卸、集散效率,在当下铁路运输规模日益增长的背景下发挥重要作用。通过与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结合,数字孪生陆港可以实现与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提升整个物流链的透明度和效率。其次,通过对陆港的能源消耗进行精准控制,实现能源的优化利用,如,通过智能调节灯光亮度、合理安排机械作业时间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陆港的能耗,为绿色物流发展贡献力量。(作者系“中国陆港50人”、河南国际数字贸易研究院研究员、郑州国际陆港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原董事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