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西部陆海新通道网
当前位置:主页 > 媒体报道 >
蜀道向天开——四川交通运输发展十年回顾
发布时间:2022-10-31
分享到:65.3K

党的十八大以来,是四川交通发展史上投资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发展成效最明显的十年。在交通运输部的关心指导下,四川交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交通运输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努力克服重大自然灾害、宏观经济下行、复杂外部环境等多重考验,抢抓“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重大机遇,加快构建“大枢纽”、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十年综合交通建设完成投资2.7万亿元,推动四川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不断完善,实现了从“蜀道难”到“蜀道通”的历史性转变,总体进入建设交通强省、打造全国“交通极”的新阶段。
 

加快构建“大枢纽”、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
 
综合交通能级显著提升。铁路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成达万、成自宜、成渝中线、渝昆等高铁开工建设,西成客专、成贵客专相继建成投运,世纪性战略工程川藏铁路全面实施。截至2021年底,全省铁路运营里程达5687公里,高速铁路从无到有,运营里程达1390公里。公路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公路总里程39.9万公里、全国第一。雅康高速、汶马高速全线建成通车,高速公路总里程8727公里、全国第三,覆盖全省21个市(州)政府所在地、139个县(区、市),二级(三州三级)及以上普通国省道实现所有县级节点全覆盖。民航网络体系更加完善。天府国际机场建成投运,与双流国际机场实现“两场一体”运营,成都成为继北京、上海后国内第3个拥有双国际机场的城市。全省民用运输机场达16个、全国第3位。内河水运振兴发展。嘉陵江(川境段)全线复航,岷江龙溪口航电枢纽工程、岷江航道整治工程、岷江尖子山航电工程等加快建设,四级及以上高等级航道达1748公里,通江达海的内河航运体系基本形成。截至2021年底,全省铁路、高速公路、水路进出川大通道增至40条,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等重要经济区实现互联互通,“四向八廊”战略性综合交通走廊加速形成。
 
服务改善民生成效显著。交通脱贫圆满收官。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以超常规的举措和力度,打赢了全国最大规模的交通脱贫攻坚战。连续实施两轮甘孜、凉山交通大会战,88个贫困县全面实现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推动全省贫困地区交通面貌发生根本性改变,为实现全面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乡村运输“金通工程”覆盖所有县,“交通+电商快递”“慢火车”等交通扶贫模式迅速发展,3870万农村群众实现“出门水泥路,抬脚上客车”,为农村地区带去了人气、财气。新建渡改桥450座、溜索改桥77座,彻底结束“溜索时代”。累计建成公路安保工程8.8万公里,实现乡道及以上等级公路临水临崖高差3米以上安全隐患路段安保工程全覆盖。“三项工程”衔接乡村振兴。办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无缝衔接乡村振兴两件大事,大力实施撤并建制村畅通工程、乡村振兴产业路旅游路工程,推动交通建设项目更多进村入户。特别在全国率先实施建人民满意乡村运输“金通工程”,“小黄车”深受群众喜爱、跑遍巴山蜀水,并深化交商邮融合发展,打造“金通工程·天府交邮通”品牌,建成3136个“金通·邮快驿站”。运输服务便捷高效。组建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产业发展联盟,多式联运、甩挂运输、江海直达运输等加快发展,建立攀枝花等7个无水港。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城市公共交通覆盖率达99%,公交车辆达3.4万辆,公交出租清洁能源车辆占比超过88%。
 
川渝交通一体化成势见效。坚持以成渝携手共建“两中心两地”为引领,以成渝“双核”实现“1小时同城圈”为依托,建成通车成资渝、广安绕城等高速,川渝间建成及在建高速公路通道达17条,基本形成以干线铁路、高速公路和长江黄金水道为主体的“双圈”互联通道。共同编制《共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在全国首创开展嘉陵江梯级通航建筑物跨省联合调度,广元至重庆航行用时减少47%、成本降低44%。泸州、宜宾港至重庆“水水中转”班轮实现常态化运行,两地集装箱班轮航线达12条。累计开通15条省际公交线路,升级改造毗邻地区跨省农村客运班线8条,实现成渝公交、轨道“一码”通乘。道路旅客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证换发等11项高频事项实现“川渝通办”。试点跨区域组建联合执法队伍,开启两地交通运输“跨界+联合”执法新模式。
 
创新绿色交通加速发展。交通科技持续突破。建成交通运输部行业研发中心4个、省级科研平台9个,100余人次获得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交通运输部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各类高层次创新人才称号,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部省级科技进步奖41项、国际大奖3项。钢管混凝土桥梁建造、高烈度艰险山区公路建设抗震减灾综合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高寒高海拔超长隧道建设运营关键技术获评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行业十大技术突破”之一,建成北极圈里最大跨径的悬索桥—挪威哈罗格兰德大桥、被交通运输部誉为“中国建造走出去的典范”。节能降碳创新发展。及时在全国交通运输行业开展碳达峰研究,率先在全国提出汽车用能“油转电”、交通运行“堵转畅”、工程建设“旧转新”、货运方式“公转铁(水)”、个体出行“私转公”等“五转”举措,得到交通运输部高度肯定,新华社第2544期《国内动态清样》作了专题报道。生态保护不断加强。聚焦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大力推进绿色基础设施建设,银昆高速、雅康高速等交通绿色示范工程加快推进;全面启动“绿水绿航绿色发展五年行动”,水运绿色发展进入提速阶段;注重生态恢复,高速公路沿线可绿化段绿化率实现100%覆盖,交出了一份交通运输污染防治的满意答卷。
 
行业治理能力显著提升。在全国率先出台《四川省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条例》,成功组建省级综合执法队伍,16个市(州)、133个县(市、区)明确设立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出台《四川省交通运输信用交通管理办法》《四川省交通运输“信易行”工作方案》等管理制度,初步构建“1+1+N”信用体系制度框架。深化“放管服”改革,全省53个交通运输行政许可事项实现申请办理“一张网”全覆盖、“省内通办”。交通国企改革步伐加快,整合组建资产规模超万亿元的蜀道投资集团,综合实力位列全国省级交通企业“第一方阵”。统筹做好“铁、公、水、航”立体大交通疫情联防联控各项工作,精准、安全、顺畅、有效实施来(返)川人员“入川即检”,坚决阻断疫情通过交通运输工具传播。创新实施农民工返岗“春风行动”,“零事故”开行专车专列专机,有力保障农民工安全有序返岗,交通运输部通报表扬并在全国推广。在全国率先出台《应急储备运行管理办法》,国家区域性公路交通应急装备物资储备中心(彭山)、省交通运输运行调度中心投入运行,建成500人规模的省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有效应对各类重大自然灾害。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在全省交通运输行业开展“清廉交通”建设,建立覆盖公路水路交通全领域、贯穿项目建设全周期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成立全省交通运输行业党委,建立以党建引领道路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建成全国首个货车司机“暖心之家”。近20年来首次评选表彰全省交通运输系统100个先进集体、200名先进个人,行业向心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增强。传承弘扬“两路”精神,建成四川“两路精神”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川藏公路博物馆,涌现出川航英雄机组、其美多吉等一批楷模和劳模。
 
四川交通运输十年快速发展
 
过去十年,是交通运输自身跨越发展的十年,更是先行引领作用不断彰显的十年。交通运输成为四川综合实力提升最显著的标志,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有力的支撑,成为老百姓得实惠最多的行业。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党的领导贯彻和体现到加快交通发展全过程、各领域,交通运输事业就一定能够乘风破浪、勇往直前,不断战胜各种艰难险阻。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牢固树立人民交通为人民的理念,用心用情办好“四好农村路”“金通工程”等民生实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交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问计于民、问策于民、问效于民,交通运输事业汇聚起行稳致远的强大力量。
 
必须坚持服务大局。紧紧围绕国家、部、省重大发展战略,结合四川交通实际谋定后动,服务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西部陆海新通道等战略落地实施,交通运输事业就一定能够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当好先行。
 
必须坚持创新创造。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主动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以问题为导向精准施策,以目标为导向适度超前,以结果为导向攻坚克难,做到科学决策和创造性工作,交通运输事业就一定能够化危为机、赢得主动。
 
必须坚持凝心聚力。全行业齐心协力、上下“一盘棋”,充分发挥好组合优势和各自的比较优势,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充分调动多个积极性,切实把“两路”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交通运输事业就一定能够汇聚起加快发展的磅礴力量。
 
必须坚持从严治党。充分发挥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作用,把干净和担当、勤政和廉政统一起来,以自我革命精神锻造过硬交通铁军,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蔚然成风。
 
四川交通发展未来可期
 
“十四五”时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时代西部大开发、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重大战略在四川叠加,成渝地区上升为全国综合立体交通网“四极”之一,交通强国建设加速推进,交通运输领域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成势,给四川交通运输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四川交通将围绕建设交通强省的总目标,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统揽,围绕四川在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精准发力,以加快打通“四向八廊”战略性综合交通走廊和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门户枢纽为牵引,协同推进铁路强通道、公路提品质、水运挖潜能、航空扩能级、邮政优体系,加快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打造全国交通极奠定坚实基础,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当好开路先锋。
 
铁路建设实现突破。突破高速铁路瓶颈制约,加快实施成达万、成自宜、成渝中线等高速铁路项目,打通多向出川大通道。到2025年,全省铁路运营总里程达到9148公里,其中高速铁路4426公里,20万人以上城市铁路覆盖率达到91.8%,50万人以上城市高铁覆盖率达到88.5%,高速和普速路网密度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进出川铁路大通道达到22条,至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实现6-8小时通达,至周边城市群2-5小时通达,基本形成外畅内密、多网互联、功能互补的多层次铁路交通体系。
 
机场布局更加完善。推动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双流国际机场“两场一体”高质量运营,不断提升国际航空枢纽能级,国际航线通达“一带一路”主要国家,加快形成以快线为核心、全面覆盖的国内航线网络。2025年,全省建成及在建运输机场数量达到22个,加快实施一批通用机场,全省航空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全省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亿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180万吨。
 
公路网络内畅外联。实施高速公路项目6300公里,到2025年,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1万公里,高速公路进出川大通道达37条,通高速公路的县(市、区)数量达到152个,内地实现县县通高速。新改建普通国省道9000公里,普通国道二级(三州三级)及以上比重达95%,普通省道三级及以上比重达到65%。新改建农村公路4.1万公里,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比重、30户及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率均达到65%。
 
黄金水道干支衔接。实施高等级航道项目21个、港口码头项目10个,加快构建“一横五纵多线”航道网和“两核四翼多点”港口体系。到2025年,内河高等级航道达4条、新增1条(涪江),里程达到2050公里,全省港口货物吞吐能力突破1亿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