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深化“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积极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提升中欧班列(成渝)运营效能,推动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协同发展;高质量建设自贸试验区和综合保税区,支持创建天府国际机场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提升机场、港口等口岸能级。
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多处圈划的关键词,为成都未来发展指明了重点方向,令人备受鼓舞、倍增信心。会场内外,大家一致表示,将深入学习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站在更高起点谋划发展,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构筑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新基地,建设推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战略枢纽。
关键词:中欧班列(成渝)
稳步提升国际班列质效
做强国际铁路枢纽辐射能级
两千多年前,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建立起连接欧亚的古今闻名商路——丝绸之路。而今,中欧班列驰骋于亚欧大陆上,火车汽笛声替代驼铃声,书写新时代丝绸之路的繁荣。
在“一带一路”建设带动下,中欧班列沿着“一带一路”加速奔跑,持续激发我国内陆地区发展潜力,使内陆地区与全球之间形成更加紧密、更加畅通的“双循环”体系。
地处“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交汇点,成都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起点,具有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东亚与东南亚、南亚的独特优势。2013年4月26日,成都国际铁路港始发中欧班列的前身——蓉欧快铁首次从成都始发,沿着全长9826公里的铁路抵达波兰罗兹,直接带来了两大变化:货物出口运输时间缩短至约为海运的1/3,运输成本降低至约为空运的1/8。
到今年4月,从成都国际铁路港始发的中欧班列已稳定运行9年。自2021年1月1日开始,成渝两地中欧班列统一品牌——中欧班列(成渝),2021年中欧班列(成渝)开行量逾4800列,占全国比例超过三成,开行线路通达欧洲百余个城市。成渝两地是全国开行最早、运行最稳定、影响力最大的中欧班列城市。中欧班列(成渝)有效保障了电子信息、汽车整车、智能家电、生物医药、先进材料等适铁适欧产业运输需求,综合运行指标保持全国第一方阵。
聚力实施高水平开放,成都坚持做强国际铁路枢纽辐射能级,加快构建7条国际铁路通道、5条铁海联运通道,优化完善国际铁路港基础设施承载能力,促进国际班列质效稳步提升。成都国际班列网络布局加速四向拓展,形成中欧(亚)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中老(越)班列等多向度班列协同运行格局,联通境外69个城市、境内25个城市。
“将加快完善‘7+5’国际铁路及铁海联运通道布局,优化班列‘枢纽对枢纽’开行模式、多元化产品体系和国际集疏运系统,提升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中老班列等多向度班列运营质效和衔接水平。”市口岸物流办主任杜进有称,今后五年,将聚力提升中欧班列成都集结中心功能和中欧班列(成渝)品牌竞争优势,形成中西部面向泛欧泛亚的陆港主枢纽,进一步增强国际铁路枢纽集疏能级,服务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临空经济示范区
航空枢纽“客货并重”发展
推动“两场一体”协同高效运营
下个月,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将迎来通航运营一周年。2021年6月27日,我国“十三五”期间规划建设的最大民用运输机场——天府国际机场通航投运,成都是中国内地第三个拥有双国际机场的城市。天府国际机场建成投用,为成都探索超大特大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提供了重要支撑,也为成都打造国家西向开放前沿,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开启了新引擎。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支持创建天府国际机场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提升机场、港口等口岸能级。昨日,记者从市发改委、市口岸物流办了解到,目前成都正在积极向国家相关部门申报建设天府国际机场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
成都是中国最早开展临空经济规划建设的城市之一,早在2017年就获批设立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天府国际机场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若获批,成都将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拥有两个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的城市。
“创建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双开放平台,有利于更好地打造内陆开放经济发展高地,探索超大特大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中国民航大学教授、中国临空经济理论首创者曹允春称,成都发展临空经济积攒有厚实基础。
目前,我国内地共有17个国家级临空经济区、41个地方级临空经济区。根据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中国城市临空经济研究中心等联合发布的《中国临空经济发展指数2021》显示,在17个国家级临空经济区中,成都临空经济示范区发展总指数排名前列。
成都坚定不移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加快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推动“两场一体”协同高效运营、航线网络结构优化,巩固提升航空客货枢纽功能。2021年成都航空旅客吞吐量居全国城市第3位,其中双流国际机场客运业务量排名居全国第2位。截至目前,成都已开通通达全球五大洲的131条国际(地区)航线,稳定运行17条国际货运航线,基本形成“全货机+客改货+包机”多元化航空物流服务体系,有效保障全市重点工业及外贸企业空运需求。
杜进有称,聚焦增强航空门户枢纽国际功能,未来五年将促进“客货并重”发展,高水平推动“两场一体”协同运行、差异发展,结合开放型经济及外资外贸企业拓展市场需求,优化提升国际航空服务效能,稳妥推动国际客运航线复飞和国际货运航线拓展,构建覆盖全球重要政治中心、经贸中心、文旅中心及航空物流中心的航线网络,推动设立本土货运基地航司和航空货运转运(分拨)中心。
据了解,天府国际机场口岸已于2021年3月获国务院批准对外开放,新增粮食、生物药品等进境指定监管场地(口岸)功能,进境水果、冰鲜水产品等3类指定监管场地功能获海关总署立项批复,进境植物种苗指定监管场地配套隔离检疫场已建成并报国家林草局审批,天府国际空港综合保税区正加快申建。
党代表说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成都市青白江区委书记池勇:
聚力四向拓展开放通道
加快提升陆港枢纽能级
“聆听了省党代会报告,倍感振奋、备受鼓舞、倍增信心。”池勇表示,青白江区是成都国际铁路港所在地,省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积极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提升中欧班列(成渝)运营效能,推动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协同发展,“这为青白江区深入发挥开放优势、提升城市能级、服务发展大局提供了机遇和指明了方向。”
池勇表示,下一步,将坚决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充分发挥中欧班列和西部陆海新通道成都集结中心优势,加快提升陆港枢纽能级,打造国际供应链经济核心承载区,努力为四川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作出更大贡献。
围绕聚力提升枢纽能级,加快构建陆海互济、四向拓展的“7+5”多式联运体系。西向,加大中欧班列南线开行力度,实现欧洲主要节点城市全覆盖;南向,加密中老、中越跨境直达班列开行频率,增强西部陆海新通道功能;北向,加大对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覆盖范围,持续深化运贸一体化;东向,与上海、宁波等港口拓展“枢纽对枢纽”铁海联运合作,构建日韩经成都至欧洲的双向国际中转网络。
同时,还将聚力提升平台功能、产业质效。加快成都国际铁路港经开区建设,强化研发、总部、中试等功能性项目招引,积极融入国际产业链。持续推动自贸区先行先试,抢抓RCEP机遇,争取率先推动进口商品标签自动化服务落地,力促带电产品铁路运输等一批需国家赋能的重点政策实现突破。聚焦国际供应链、国际贸易、先进制造等临港产业,持续完善“链主企业+公共平台+中介机构+产投基金+领军人才”融合共生的产业生态体系,借力“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等平台功能,持续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培育壮大适铁产业规模。
专家观点
省政府口岸与物流办物流专家、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专家、中智物流智库首席专家杨飞扬:
依托“两场两港”优势
做好空中和陆上“两件事”
“不论是从地理版图看,还是从经济版图看,成渝地区都在中国与欧洲、中亚、东南亚等区域经贸合作、往来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杨飞扬认为,促进经贸合作、加强对外交往都需要稳定、高效和便利的开放通道作支撑,提升中欧班列(成渝)运营效能,成渝地区将深入彰显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充分发挥在中国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的重要支撑和带动作用。
在杨飞扬看来,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极核城市,成都和重庆都是“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城市。中欧班列(成渝)统一品牌运行,综合运行指标位列全国前列,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持续保持稳定运行,有力保障国际物流供应链稳定和畅通,为稳外资外贸提供有力支撑,发挥了极核城市的枢纽功能和辐射效应。
如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已迈入“快车道”,需要进一步拓展高效能开放通道、构建高能级开放平台,打造与中国“第四增长极”相匹配的枢纽能级。杨飞扬认为,依托“两场两港”优势,成都需要着力做好空中和陆上“两件事”。空中,全力打造亚欧洲际航空货运枢纽中心,加快建设成渝世界级机场群超级货站,深化两场货邮一体化协同组织运行;陆上,进一步增强国际铁路枢纽集疏能级,引领构建“成都-云南-缅甸-环印度洋、环地中海、大西洋沿岸”亚欧物流大走廊,建设面向经缅甸至环印度洋、环地中海、大西洋沿岸物流组织运营中心、贸易门户和供应链产能合作示范区。
做强国际铁路枢纽辐射能级
加快构建7条国际铁路通道、5条铁海联运通道,优化完善国际铁路港基础设施承载能力,促进国际班列质效稳步提升。成都国际班列网络布局加速四向拓展,形成中欧(亚)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中老(越)班列等多向度班列协同运行格局,联通境外69个城市、境内25个城市。
增强航空门户枢纽国际功能
未来五年将促进“客货并重”发展,高水平推动“两场一体”协同运行、差异发展,结合开放型经济及外资外贸企业拓展市场需求优化提升国际航空服务效能,稳妥推动国际客运航线复飞和国际货运航线拓展,构建覆盖全球重要政治中心、经贸中心、文旅中心及航空物流中心的航线网络,推动设立本土货运基地航司和航空货运转运(分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