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西部陆海新通道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政策法规 > 政策研究 >
“十四五”口岸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21-10-25
分享到:65.3K

近日,海关总署举行每月例行记者通报会,海关总署国家口岸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党英杰,围绕《国家“十四五”口岸发展规划》就“十四五”期间口岸发展方向、重点工作、配套措施等相关情况进行介绍。
 
 

▲ 海关总署国家口岸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党英杰  高立强/摄
 
▲ 海关总署办公厅副主任  俞晓丹  高立强/摄

《规划》的背景与意义
 
▲ 繁忙的上海自贸试验区洋山海关一号卡口 居杨 摄

口岸是国家对外开放的门户、经贸往来的桥梁、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也是展示形象的窗口。近年来,口岸管理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我国口岸安全与便利化水平以及口岸治理能力稳步提升。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口岸工作。自“九五”以来,国家在编制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的同时,同步组织编制口岸发展五年规划。“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口岸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中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 洋山四期码头的海关查验区域。海关智能监管系统将查验环节直接前移到码头,AGV(自动导引运输车)从检测门下通过,好似做了全身CT,整个查验过程耗时不足15秒就能完成。王京广 摄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精神,指导“十四五”期间口岸工作科学规范发展,海关总署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和企业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国家“十四五”口岸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已经国务院同意,即将于近日以海关总署名义印发实施。

《规划》对“十四五”时期口岸高质量发展作出系统谋划和总体安排,是指导“十四五”时期我国口岸领域发展、布局重大工程项目、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制定相关政策的纲领性文件。

 
《规划》的主要内容
 
 
▲ 上合示范区青岛多式联运中心中欧班列集装箱驶经海关集装箱机检检查设备 陈星华摄
 
《规划》包括7个部分,26节,2万余字。《规划》总结了“十三五”时期口岸发展成绩,分析了“十四五”口岸发展面临的形势,确定了“十四五”时期口岸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部署了11项主要任务、4项重点工程和5项重大举措。

指导思想部分,提出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主动担当口岸新职责新使命,服务高质量发展,推动高水平开放,保障高标准安全,加快推进口岸全面深化改革,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口岸,推进口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基本原则部分,提出4个“坚持”,即:坚持人民至上,服务大局;坚持统筹推进,效益优先;坚持改革创新,协同发展;坚持法治先行,规范管理。

发展目标部分,提出要全面落实新时代口岸高质量发展要求,以口岸综合绩效评估为抓手,统筹推进平安、效能、智慧、法治、绿色“五型”口岸建设。到2025年,基本建成口岸布局合理、设施设备先进、建设集约高效、运行安全便利、服务完备优质、管理规范协调、危机应对快速有效、口岸经济创新发展的中国特色的国际一流现代化口岸。到2035年,建成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现代化口岸,高质量完成“五型”口岸建设。
 
 
▲ 北仑海关查验关员正操作智检机器人对集装箱开展放射性排查 梁建国摄

《规划》部署了11项重点任务,分别是:全面开展口岸综合绩效评估;围绕枢纽口岸优化口岸布局;探索实施口岸分级分类动态管理;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口岸智慧化建设;加强口岸安全联合防控制度建设;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口岸营商环境;积极推动口岸经济发展;深入推进口岸法治化建设;加强港澳和国际口岸交流与合作;推进绿色口岸建设。

为更好地推进落实11项主要任务,《规划》首次提出了重点枢纽口岸示范、以补短板为主的口岸设施升级改造、口岸智慧创新、口岸国际合作四大重点工程和建立口岸综合绩效评估管理制度、开展口岸标准化体系建设、建立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口岸数据安全与共享机制、进一步完善适应口岸发展的投入保障制度五项重大举措。其中,重点工程旨在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汇聚各方力量和资源,强长项、补短板;重大举措是为确保主要任务与重点工程如期完成而作出的基础性制度安排。

在《规划》的组织实施部分,明确了国家口岸管理部门、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规划》落实方面的职责分工。

下一步,我们将以海关总署名义印发《规划》,同时加快制定《规划》的任务分工方案,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认真做好《规划》落实工作。
 

—— 记者问答实录 ——
 
央视新闻频道记者

《规划》明确提出要统筹推进“五型”口岸建设,请问“五型”口岸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党英杰:谢谢您的提问。
 
“五型”口岸分别指平安口岸、效能口岸、智慧口岸、法治口岸、绿色口岸。
 
“平安口岸”旨在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提高风险预警能力、防控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一是建立健全口岸安全联合防控工作制度;二是提高信息情报交换和风险联合研判预警水平,构建全面完整的口岸情报联合搜集、共享、分析、研判和预警体系,深化部门间协同合作和信息资源共享;三是提升联合应急处置能力,建立联合防控协同应对机制,形成全链条、全周期的闭环式应急处置体系。
 
“效能口岸”旨在提高通关便利化整体水平,实现口岸“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一体化联动。一是推动口岸查验单位深化改革,优化通关作业流程;二是在确保监管到位前提下,依法合规进一步推动简化进出口环节监管证件和需要企业提交的通关物流类单据;三是进一步降低进出口环节合规成本。巩固完善口岸收费目录清单公示制度,实行动态管理,推广“一站式”阳光收费。支持引入市场化竞争机制,推动口岸经营服务性收费更趋合理。
 
“智慧口岸”旨在构建全流程、智慧化的口岸运行体系,促进口岸数字化转型。一是加强口岸信息化顶层设计,树立“智慧口岸、智能边境、智享联通”理念,推进口岸信息化服务整合,推动各部门、各地方信息互联互通;二是推进部门信息化升级和口岸数字化转型,充分利用先进技术进一步优化口岸服务、提升口岸效能;三是深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推动口岸和国际贸易领域相关业务统一通过“单一窗口”办理。
 
“法治口岸”旨在营造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口岸执法环境,提高口岸行政决策科学化、法治化、规范化水平。一是将全面依法治国理念融入口岸工作全领域全过程,坚持学法常态化、系统化、制度化;二是系统梳理口岸查验主管部门法律规范和执法依据,推动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口岸法律制度体系;三是深入推进口岸规范执法,推动完善口岸查验部门联合执法机制,积极构建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的口岸管理决策机制,强化口岸执法监督。
 
“绿色口岸”旨在将高效利用、低碳环保理念贯穿口岸开放、建设和运行管理全过程,实现口岸资源集约利用、投入产出最优、设施共享共用。一是严厉打击“洋垃圾”和濒危物种及其制品走私;二是加强口岸资源节约循环利用和生态保护,严格落实围填海管控政策,严格管控、合理利用深水岸线,提倡建设公用码头,鼓励现有货主自用码头提供公共服务。三是构建清洁低碳的口岸用能体系,积极推广应用节能及低碳技术设备,有效促进口岸节能减排,落实口岸环保标准要求。

新华社记者

请问《规划》将口岸综合绩效评估作为“十四五”时期口岸工作的总抓手的基本考虑是什么?
 
党英杰:谢谢您的提问。
 
开展口岸综合绩效评估是激励先进、淘汰落后的必然选择,是解决口岸开放需求与查验资源相对不足之间矛盾的必然选择,是提升口岸效能实现口岸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针对多年来地方普遍存在的重开放轻管理的现象,本次《规划》明确提出要全面开展口岸综合绩效评估,并将其作为“十四五”时期口岸工作的总抓手和“牛鼻子”。
 
《规划》发展目标部分第一句话就是全面落实新时代口岸高质量发展要求,以口岸综合绩效评估为抓手,统筹推进平安、效能、智慧、法治、绿色“五型”口岸建设。
 
《规划》第一项主要任务就是全面开展口岸综合绩效评估,提出以促进口岸高质量发展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导向,从口岸硬件设施、通行能力、投入产出、运行安全、口岸通关便利化、智慧智能、管理服务、带动能力、绿色环保和社会效益等方面对口岸自身建设、运转成效、服务水平进行评估。推动将评估结果作为口岸准入退出、示范口岸建设等相关政策措施的重要依据,引导口岸高质量发展。同时《规划》将“建立口岸综合绩效评估管理制度”作为第一条重大举措。
 
需要指出的是,评估是手段不是目的,开展绩效评估是要以评促改、以评促优,推动口岸工作从“重开放”向“重管理”转变,促进口岸经济由“通道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型。

央视财经频道记者
 
随着开放型经济发展,地方政府对口岸开放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请问“十四五”时期关于口岸开放的准入标准是什么?谢谢!
 
党英杰:谢谢您的提问。
 
正如您所说,随着国家实施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战略,各地对口岸开放的需求更加迫切。为实现地方口岸开放需求与口岸查验机构人力资源配备之间的平衡发展,提升口岸效能,《规划》对“十四五”时期口岸开放项目制定了严格的准入标准。
 
首先,原则上省级行政区域内有已列入《国家口岸发展“十三五”规划》项目,但“十三五”时期地方政府没有根据国家口岸管理有关规定按程序向国务院提出申请且不能说明合理理由的,“十四五”时期从严控制口岸开放。因毗邻国家或国家口岸定义修改原因除外。也就是说,如果有“十三五”规划项目没有执行的,将从严控制“十四五”项目申报。
 
在此前提下,针对不同类型口岸制定了相应的准入标准。其中:
 
航空口岸:对于省级行政区域内有根据国家口岸管理有关规定应予退出的,或者有国务院批准开放已满3年仍未通过验收的,或者有1个以上航空口岸未达到客货运量考核标准的,原则上“十四五”时期从严控制机场开放。机场距已开放航空口岸200公里或2小时车程以上且内陆和沿边地区机场固定直达航线(不包括中转经停航线,下同)达10条以上、年度旅客吞吐量峰值达150万人次以上,沿海地区机场国内固定直达航线20条以上、年度旅客吞吐量峰值达300万人次以上。对于已经列入《国家“十四五”口岸发展规划》的机场开放项目,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和既有航空口岸运行情况进行系统评估后再启动审理。
 
边境口岸:原则上应已纳入两国边境口岸协定且两国已通过外交渠道就具体口岸项目开放、同步履行国内相关手续和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共识。对开放后能够显著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在稳边固边、兴边富民等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属于共建“一带一路”或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明确提出建设的重大项目、重大工程,直接服务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发展的项目予以优先安排。对尚无边境口岸的边境地、市、县申请项目予以积极推动。
 
水运口岸:加快推进向以地级市为单元“一城一口岸”方向整合。

中新社记者

请问《规划》对提升口岸疫情防控能力确保口岸安全有何考虑?
 
党英杰:谢谢您的提问。
 
确保口岸安全与便利是口岸工作永恒的话题。《规划》编制过程中正值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我们有针对性地强化了口岸疫情防控等口岸安全的份量。将平安口岸建设作为“五型”口岸内容之一,并列于居首位置。将加强口岸安全联合防控制度建设作为一项主要任务提出,提出要建立健全口岸安全联合防控工作制度,各部门按照法定职责牵头负责落实本领域涉及口岸安全的联合防控任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深化部门协同合作和信息共享,提高口岸风险联合研判预警水平,提升联合应急处置能力。此外,在重点工程部分有针对性地将口岸疫情防控能力提升工程作为以补短板为主的口岸设施升级改造工程的第一项任务。
 
《经济日报》记者

请问《规划》对优化口岸布局有何考虑和安排?
 
党英杰:谢谢您的提问。
 
《规划》明确提出要围绕枢纽口岸优化口岸布局。统筹考虑国家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发展布局,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国家口岸查验机构编制配置以及地方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着眼全面提升枢纽口岸功能,进一步优化口岸布局。
 
针对沿海地区:提出要进一步优化整合口岸资源,深入推进环渤海、长三角、东南沿海、粤港澳大湾区、西南沿海五大口岸集群一体化融合发展,加快大通关一体化建设,进一步提升我国重点枢纽海运口岸参与国际竞争和服务腹地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针对边境地区:提出要全面加快边境地区口岸发展。对接我边境省区既有重要公路、铁路、水运和民航运输枢纽,推动形成重点枢纽口岸、物流节点口岸、便捷运输通道为一体的边境口岸开放体系。
 
针对内陆地区:提出要支持具备条件的内陆地区既有口岸增开国际客货运航线航班班列,根据需要增设汽车整车、药品等进口口岸和海关指定监管场地,进一步提升口岸运行效益。
 
针对航空口岸:随着我国民航业的发展,地方政府对机场作为航空口岸开放的需求尤其迫切。设立航空口岸不仅要考虑机场自身运行条件、航线网络规模和市场需求,还要统筹考虑国家口岸整体布局,以及海关、边检等口岸查验单位人力资源配备和使用效益问题。数据显示,在支线机场设立的航空口岸多数效益不佳,不仅浪费了海关、边检等查验监管资源,而且削弱了我国枢纽机场的国际竞争力。因此,自“十二五”以来,国家对非枢纽机场作为航空口岸对外开放控制越来越严格,鼓励非枢纽机场以国内段形式从枢纽机场“借船出海”实现进出境功能。《规划》提出,要统筹推进航空口岸高质量发展。打造与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相匹配的布局合理、功能互补、协调高效的航空口岸体系,构建更加符合新发展格局、“一带一路”建设需要的国际航线网络布局。“十四五”时期,我们将支持北京等10个国际枢纽,以及天津等29个区域枢纽航空口岸做大做强,推动关闭客运量长期不达标的航空口岸,鼓励非枢纽口岸优化整合航线。严格控制非枢纽机场和军民合用机场开放,鼓励和推动其他城市向枢纽口岸集聚实现进出境功能。

《国际商报》记者

《规划》对“十四五”时期口岸高质量发展做出了全面安排和部署。科学蓝图变成现实还需要有力的推进和执行。请问《规划》对此提出了哪些具体要求?谢谢!
 
党英杰:谢谢您的提问。
 
《规划》对组织实施已经作出明确安排。明确提出坚持中央统筹、省(区、市)强化主体责任、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国务院口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统筹研究推进规划实施工作,充分发挥联席会议办公室作用,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提升综合管理水平;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在政策制定实施、重点项目安排和改革创新试点等方面给予指导和支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履行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地方层级口岸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完善口岸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加强组织动员和推进实施。要根据规划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将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与国家有关专项规划以及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衔接好,制定本省级行政区内落实国家口岸发展规划的配套措施。口岸所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强化工作落实,细化工作方案,逐项抓好落实。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制定标准、规范行业秩序、开拓国际市场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海关总署作为国家口岸主管部门和《规划》牵头编制部门,将制定《规划》任务分工方案,积极协调和督促各地、各部门抓好推动落实,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效,为第二个百年目标开好局、起好步作出应有贡献。
 
凤凰卫视记者
 
十三五口岸建设有哪些成果?我国口岸建设目前在国际上处于什么水平?
 
党英杰:“十三五”期间,口岸管理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化口岸供给侧结构改革,我国口岸布局进一步优化、口岸管理体制实现重构性改革、口岸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口岸数字化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口岸安全防控水平进一步提升、出入境人员通关体验持续改善、口岸治理能力稳步提升。“十三五”末,全国经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口岸达到313个。全国口岸进出口货运量221.9亿吨,进出口货值146.37万亿元人民币,出入境人员26.27亿人次,出入境交通运输工具1.47亿辆(架、列、艘)次,较“十二五”均有明显增长。特别是“十三五”期间,全国口岸深化“放管服”改革,我国口岸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逐年提升,“跨境贸易”指标全球排名由2017年第97位大幅提高到2019年第56位,其中在进出口均为海运方式的经济体中排名全球第7位,为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国国门时报》记者

您刚才介绍《规划》首次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的重点工程和重大举措,请问具体内容是什么?谢谢!
 
党英杰:谢谢您的提问。
 
四大类重点工程:一是重点枢纽口岸示范工程,涵盖水、陆、空等不同运输方式口岸,旨在使强者更强,树立不同类型的口岸标杆。二是以补短板为主的口岸设施升级改造工程,涵盖口岸疫情防控能力提升、口岸安全能力提升、重要边境公路口岸和铁路口岸“卡脖子”事项解决等。三是口岸智慧创新工程,主要包括口岸基础设施设备升级工程,口岸监管信息系统升级工程,口岸综合管理能力建设工程,以及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深化建设等。四是口岸国际合作工程,主要关系到我边境口岸能力发挥问题,提出要积极推动解决毗邻国家一侧口岸及其集疏运体系与我严重不匹配、经常造成我口岸拥堵的事项。
 
五项重大举措:一是建立口岸综合绩效评估管理制度。明确开展综合绩效评估的对象、指标体系、实施主体、评估程序等。二是开展口岸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快制订口岸基础设施、口岸现场标识标牌、口岸查验设备配备以及口岸通关环节和流程等指引。三是建立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的长效机制。聚焦解决市场主体关切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建立跨部门多层级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推进机制。四是完善口岸数据安全与共享机制。进一步完善口岸数据安全管理机制及相关管理办法,明确数据安全责任。五是完善适应口岸发展的投入保障制度。构建多渠道投融资的口岸发展保障模式。推进建立查验设备多元投入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在政策允许范围内以适当方式参与口岸建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