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西部陆海新通道网
当前位置:主页 > 研究报告 >
发展新质生产力 低空经济如何飞出万亿级市场?
发布时间:2024-03-15
分享到:65.3K

今年全国两会,“低空经济”四个字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凸显了以低空经济为代表的新兴战略企业在打造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这也意味着低空经济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到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5万亿元,有望为产业变革带来巨大助力。
一、低空经济的概念  
 
(一)定义
 
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的《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低空”指距正下方地平面垂直距离在1000米以下,根据不同地区特点和实际需要可延伸至4000米的空域。低空经济是指依托于低空空域,以民用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为主,以载人、载货及其他作业等多场景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
 
低空经济广泛体现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之中,在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社会保障、服务国防事业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二)产业及产业链
 
低空经济为产业链型经济,具有多领域、跨行业、全链条的特点,其中,低空飞行产业是低空经济的核心产业,对整个低空经济的经济发展起着牵引和带动作用,产业链主要包括:
上游:原材料及零部件,包括研发、原材料和零部件。
中游:低空经济核心产品,主要包括摄像机、云台等载荷类产品;无人机、航空器、低空保障、综合服务等低空产品;遥控监测、系统检测等地面系统类产品。
下游:“低空经济+”应用领域,主要包括物流、载人交通、旅游、农业、城市管理、应急等。
 
二、国际国内发展情况 
 
(一)国际发展情况
 
当前,低空经济处于培育初期,世界各国正采取多种举措加快低空领域布局,全球各国正在进一步的积极探索和应用。美国、日本、巴西等通用航空业发达的国家,更加注重低空经济的交通属性,积极推动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城市空中交通(UAM)和先进空中交通(AAM)商业化应用与发展。同时,欧美等国的波音、空客、Joby、Lilium等传统巨头、初创企业积极布局eVTOL的研发制造。低空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有通用航空与无人机,在通用航空领域,美国处于领跑地位,截止2022年,美国拥有通用航空机场4756座,远超我国的399座,为其发展低空经济奠定了先发优势;而在无人机领域,截止2022年,我国无人机在册数量达已达95.8万架,超越了美国,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二)国内发展情况
 
1.中国低空经济产业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低空经济产业发展阶段大致可分为概念提出阶段、探索阶段和快速发展阶段。
 
● 概念提出阶段(2009-2010):在我国范围内,“低空经济”并不陌生,早在2009年,便有教授提出“低空经济”这一概念术语。
 
2009年"中国通用航空发展研究"课题一次研讨会上,中国民航大学李卫民副教授首次提出"低空经济"这一概念术语。
2010年《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发布,拉开了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序幕。
 
● 探索阶段(2011-2020):在此阶段,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低空经济管理规定和建设方案,并且在2015年开始有创业公司进入,但受制于空余管制,发展力度较弱。
 
2014年《低空空域使用管理规定(试行)》将低空空域分为管制空域监视空域和报告空域,其中涉及监视、报告空域的飞行计划,企业需向空军和民航局报备。
2016年《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建成50个以上通用机场,基本实现地级以上城市拥有通用机场或兼质通用航空服务的运输机场,通用航空业经济规模超过1万亿元,初步形成安全、有序、协调的发展格局。
2018年《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总体方案》明确了飞行服务体系由全国低空飞行服务国家信息管理系统、区域低空飞行服务区域信息处理系统和飞行服务站三部分构成。
2019年《促进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促进无人驾驶航空健康发展,提升民用无人驾驶航空管理与服务质量。以低空、隔离运行为起点,逐步积累实践经验和运行数据,不断提高面向国家、行业、社会及大众的航空服务能力。
 
● 快速发展阶段(2021年至今):在此阶段,国家真正重视起来了“低空经济”,行业进入了一个富有活力的新阶段。
 
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发展交通运输平台经济、枢纽经济、通道经济、低空经济。“低空经济”概念首次被写入国家规划。
2021年《"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提出构建运输航空和通用航空一体两翼、覆盖广泛、多元高效的航空服务体系。到“十四五"末通航国家数量70个,服务体系更加健全,货运网络更加完善通用航空服务丰富多元,无人机业务创新发展。
2021年《“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提出有序推进通用机场规划建设,构建区域短途运输网络,探索通用航空与低空旅游、应急教援、医疗教护、警务航空等融合发展。
2022年《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提出,加快培育海岛、邮轮、低空、沙漠等旅游业态,释放通用航空消费潜力。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低空经济”确定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同年12月,由国家空管委组织制定的《国家空域基础分类方法》正式发布,首次划分出非管制区域,标志着我国空域有了实质性突破。
2024年1月1日起,《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将正式施行,标志着我国无人机产业将进入“有法可依"的规范化发展新阶段。

2.各省市低空经济政策的出台情况
 
为了积极响应国家战略的号召,积极抢抓低空经济产业密集创新和高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如表2-1所示,多个省市将低空经济、通用航空等内容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表2-1 各省低空经济政策出台情况
 
作为创新前沿的热点产业,低空经济的发展得到了不少地方的支持鼓励,其中,如表2-2所示,以深圳、芜湖、成都为代表的城市,正在基于自身产业的基础、城市的定位加速前进。
 
表2-2 发展低空经济代表型城市的政策出台情况
 
3.市场规模与应用场景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中国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趋势及投资风险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低空经济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值约为4000亿元,同比增长29.03%,在我国政策良好的背景下,预计未来还会持续上涨,市场潜力较大。此外,中国无人机注册数量快速增长,据统计,目前以深圳为核心的广东省消费级无人机产量占全国的90%以上,工业无人机占据国内60%左右的市场份额,其产值规模超过千亿元以上。
 
我国低空经济产业链相关企业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江苏和广东地区,其中,北京和广东地区拥有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
 
 
目前,我国低空经济已经开始落地应用,快递和配送为目前商业应用最广泛的场景,截至2023年11月,美团无人机已在深圳、上海等城市8个商圈落地了22条航线,并已累计完成用户订单超21万单;配送时长方面,无人机2022年平均配送时长约12分钟,比传统配送模式提效近150%。低空经济的客运场景中,短期内以直升机模式为主,在深圳市近期,一项全球首次的使用eVTOL无人驾驶跨城跨湾航线试飞成功举行,这条从深圳蛇口邮轮母港至珠海的航线,让原本3小时的地面交通时间被缩短至20分钟,未来在获取适航证后,有望形成覆盖城内与城际端到端的“空中出租车”模式。可见,在相关政策扶持驱动下,低空经济产业有望持续快速增长。
 
(三)我国低空经济的发展趋势
 
1.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优化低空管理体制,促进空域资源的高效利用;健全低空服务体系,提高低空经济活动的便利性和安全性;提高开放合作水平,推进与国际市场在资源、技术、标准、规则、管理等方面的互利合作。
 
2. 鼓励技术创新:突破无人机专用芯片、飞控系统、动力系统、传感器等关键技术,开启无人机与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科学技术的融合,开启高效、安全、智能的智慧无人机时代。
 
3. 扩大低空飞行应用场景:做大做强无人机产业,推动在物流、农业、测绘、电力巡检、安全巡逻、应急救援等主要行业领域的创新应用;大力发展以eVTOL为核心的旅游观光、物流配送、城市交通、医疗运输等舒适高效、绿色环保的空中交通服务,全面推进城市空中交通。
 
4. 提高基础设施水平,完善产业配套环境:对我国低空空域的空中交通管理基础设施进行整体规划与布局建设,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显著增加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的通用机场数量,并提升通用机场的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优化服务品类。
 
三、成都市低空经济的产业基础与发展对策 
 
2023年初,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打造“中国工业无人机第一城”的发展目标,因此,成都市低空经济的未来发展应该以工业级无人机为核心。
 
(一)具有完整的产业链和优秀的产业基础
 
目前,成都工业无人机产业链总图谱涵盖原材料、基础零部件及系统、整机制造和运营服务,产业链集聚上下游企业100余户,产品实现从10千克到吨位级全覆盖,基本形成了“研发+制造+运营+服务”的完整产业链。从产业规模看,截止2022年末,成都工业无人机整机企业收入规模41亿元,位居全国前三;从企业竞争力来看,成都有3家工业无人机上市企业,同样位居全国前三。同时,成都有规模最大的无人机企业-中航无人机,有市场占有率全国第1的垂直起降无人机产品,有出口量全国第1的翼龙系列产品,链主企业竞争力居全国前列。总体来看,成都工业无人机产业链综合竞争力位于全国第一梯队,具备发展低空经济的无人机先发优势。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1.试飞适航条件较差:尽管成都在彭州“天空之眼”试飞基地、淮州机场开展了试点,无人机适航试飞的空域面积已拓展至1652平方公里,但与珠三角区域净高500米以上可供通航飞行的空域面积超1万平方公里相比,成都市低空开放空域范围小,试飞条件仍有不足。目前,成都市低空开放空域净高不足500米,且分布零散,未和相邻市(州)开放空域联网成片,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仍然偏弱。
 
2.应用场景不足:目前,成都市落地的低空经济应用场景较少,现有场景更多聚集在产品试飞测试、低空旅游方面,同质化较为严重。近年来,成都市大力推动低空经济的落地应用,2024年春节期间,在彭州市通济镇、白鹿镇和丹景山镇推出的无人机外卖业务,是一项重要的创新试点。2024年3月13日,在重庆两江龙兴通用机场,一架载人飞机向四川方向飞行,完成西南地区跨省低空目视航线的首次演示飞行,预计在不久的将来,“空中的士”将会在成渝地区常态化应用,标志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低空领域实现重大突破。纵观各地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如表3-1所示,其中不少城市在场景供给等方面的做法都值得成都学习:
 
表3-1 不同城市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
 
3.配套产品供给不足:据成都市无人机协会副会长刘洋所说,成都市本地企业在芯片、“三电”、先进材料等关键原材料及零部件的创新能力较为欠缺,配套产品供给不足。
 
(三)未来发展规划与实施建议
 
 
1.加强建设无人机低空飞行的公共基础设施:2023年12月27日,成都市无人机产业协会联合四川省无人机产业创新中心主办的成都市无人机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圆桌会议中,提出了低空经济产业发展436“成都方案”:建设无人机低空飞行的公共基础设施“四张网”(设施网、通信网、航路网、服务网),让无人机航线和起降场配套资源可公共使用,并通过系统规划进行降本增效,实现基于无人机的即时民生综合服务和政府需求综合服务。此外,建议新增或在现有的新建楼盘、学校等存量设施规划起降点,加快导航、气象、能源、通信数据等配套供给。
 
2.完善政策配套:建议以《成都市促进工业无人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专项政策》为基础,积极从补链强链延链、提升创新发展水平、优化产业发展环境3个方面出发,推动无人机项目谋划、资金争取和政策制定等工作,培育龙头企业,鼓励由龙头企业带头积极开发、培育配套企业,促进产业链的发展与完善,扩大产业链的辐射带动作用。
 
3.积极拓宽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发挥成都市的工业级无人机产业优势,由政府牵头,引入专业运营公司,争取更广的低空空域和无人机航线,探索使用物流用无人机、载人用飞行器eVTOL开展“低空物流配送”和“低空载人出行”为主的应用场景,助力城市“双碳”目标,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现状。
 
4.加快“大学-企业-政府”的深度合作:推动成都市内西南交大等院校、十所等研究院、互联网头部企业与无人机产业的深度融合,开展一系列科研课题,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5G、卫星互联网等高科技技术在低空经济各场景的应用,以攻克技术难关,提高无人机产业的总体效率的同时,也能培养一批无人机领域的优秀人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