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西部陆海新通道网
当前位置:主页 > 研究报告 >
近30亿资金支持成渝建设首批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群)
发布时间:2022-11-24
分享到:65.3K

近日,2022年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首批城市名单进行公示。成都市联合重庆市以城市群申报,从100个申报城市(群)中脱颖而出,成为9个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群)之一,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按下“加速键”。
 
2022年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首批城市名单
 
根据今年6月,财政部和交通运输部发布的《关于支持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计划自2022年起,用3年左右时间集中力量支持30个左右城市(群)实施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每个城市原则上不超过15亿元的奖补资金。
 
奖补资金大、竞争城市(群)多、入选名额有限,成渝又是因何突出重围,成功入选的呢?
 
综合来看,主要有以下五点优势:
 
战略定位:国家重大战略区域和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中确定的“四极”之一,是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之外的我国第四大城市群、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成都和重庆作为成渝双圈的两大中心城市,在战略定位上有显著优势。
 
区位优势:国际国内骨干通道节点
 
对外,成都和重庆都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核心节点之一,也是连接“一带”和“一路”的重要支点;对内,国家“6轴7廊8通道”综合立体交通主骨架中有“3轴2廊2通道”在此交汇,重庆、成都也被定位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运输条件:国家物流枢纽和对外通道
 
成都获批建设了陆港型和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重庆更是全国唯一拥有水陆空三种类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城市,成都和重庆都在今年获批了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除此之外,成都是我国内地第三个“双机场”城市,重庆是内陆地区少有的拥有公铁水空多种运输方式的城市。
 
对外通道方面,中欧班列(成渝)运行线路拓展近40条,辐射亚欧超百个城市,成都已建立起西进欧洲、北上蒙俄、东联日韩、南拓东盟的成都国际班列线路网络和全球陆海货运配送体系;重庆已形成“3+8+N”体系,干支网络基本辐射亚欧大陆全境,并实现了与长江黄金水道、西部陆海新通道等物流通道的无缝衔接。
 
航空方面,成都已开通131条国际(地区)航线和225条国内航线,常态化运行国际全货机航线15条;重庆国际航线累计达到106条,通达全球35个国家78个城市,其中国际货运航线27条,通达世界主要经济体货运枢纽机场。
 
综合货运发展潜力:产业和外贸基础好
 
产业方面,成都聚焦于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疗健康等五大先进制造业、五大现代服务业和新经济产业形成的“5+5+1”产业体系,其中电子信息产业规模更是万亿级的;重庆也已经形成以汽摩、电子、装备制造、材料工业、能源等重点产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其中,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和生物医药都是《通知》中国家重点产业集群,不仅需要通畅的国际国内物流大通道,还对物流时效和成本有较高的要求。
 
进出口贸易方面,2021年成都和重庆的进出口贸易额都超过了8千亿元,在内陆城市中数一数二。综合来看,成渝的综合货运发展潜力也是排名前列的。
 
除此之外,联合申报还需看两个城市的合作基础。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指导下,重庆与四川及成都重点抓了“五个共建”,包括共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共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共建西部科学城、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和共建现代化国际都市。从2020年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以来,两省市交通运输部门签订了“1+7”框架合作协议,区域交通发展实现规划同图、建设同步、运输一体。
 
2021年1月1日,中欧班列(成渝)号正式发车,是我国首次批准两地中欧班列统一品牌,并使用统一名称开展品牌宣传推广。成渝两地通过统一品牌来合力推进中欧班列建设,统筹优化去回程线路和运力资源,推动形成“统一发展、提质增效、创新融合”新格局,打造区域协作的高水平样板。2021年中欧班列(成渝)号开行量超过4800列,占全国比例超过30%,回程运输箱量居全国首位。
 
成都和重庆不仅在基础条件上具备显著优势,《通知》提出的鼓励和支持类型,包括2个及以上城市联合申报、铁水联运型、陆空联运型等,也是全面满足。从而,成渝携手入选首批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名单则是水到渠成的结果了。
 
​根据《通知》,国家对首批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的支持时间为三年,每个城市预计可获得15亿元支持。
 
​成都和重庆共建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的战略路线将围绕突出链接全球、引领西部的国际枢纽功能,构建“4+3+N”综合货运枢纽体系,即拓展长江上游航运中心、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和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4大功能”,补强铁水、公铁、陆空“3大类型”多式联运网络,提升N个枢纽港站能力。2022年—2024年,重庆市、成都市计划投资超100亿元,到2024年区域多式联运量年均增长率6%,枢纽港站货物吞吐量年均增长率5%,国际货物运输量年均增长率2%。
 
同时,成渝对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的建设不止于基础设施建设,在“软联通”上也同样下足了功夫。成渝两地将强化市场拓展、线路优化等合作,并共建成渝多式联运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与全国多式联运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无缝对接和物流信息全程可追踪。还将开展铁路提单物权化试点,探索赋予中欧班列国际铁路运单金融属性的有效途径;在空港枢纽综合办事大厅设置“川渝通办”窗口,为企业提供“一窗受理、综合服务”,提高通关和物流便利化程度等。
 
成渝携手共建国家综合货运枢纽,有利于两地完善综合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实现多种运输方式深度融合发展,在国际关系多变和新冠疫情影响下通过构建立体的对外通道,减少物流的不确定性,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此外,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同时发力,有助于两地提高主要枢纽的多式联运服务水平,对优化运输结构、拓展货源腹地、带动区域发展都有积极作用。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的企业来说,成渝国家综合货运枢纽的建设,除了实现更高效稳定的物流服务和更经济的物流方案外,还可以经由成渝货运枢纽实现更远腹地市场的触达,在内陆腹地同样可以实现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延伸阅读
 
国家综合货运枢纽是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的关键节点和重要支撑,是多种运输方式一体化衔接的重要载体,在优化运输结构、提升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效率、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
 
“补链强链”中的“链”是指产业链供应链,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应立足产业链供应链保通保畅,联网补网强链,合力打造互联互通、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保障有力的综合货运枢纽体系,有力支撑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服务产业链供应链延伸,更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