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西部陆海新通道网
当前位置:主页 > 研究报告 >
重新认识预制菜
发布时间:2023-03-15
分享到:65.3K

预制菜,是指经过加工、烹饪和包装后,可在短时间内食用的即食菜品,其以便捷、营养、美味为特点,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欢迎。疫情期间,预制菜迎来爆发性增长,据市场研究公司Technavio发布的最新报告,预制菜市场规模已经从2018年的约1030亿美元快速增长至2023年的预计18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1.75%。根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预制菜在中国属于刚起步阶段,随着消费升级以及冷链物流布局,预计2026年中国预制菜规模约为10720亿元人民币。
 
预制菜最初供应餐饮行业,一方面可以帮助餐饮企业标准产品,作为餐饮企业连锁经营的基础;另一方面帮助餐饮企业降低人工费、水电费和垃圾处理费,减少餐厅厨房面积和设备采购成本,提升企业的经营利润。之后,随着冷链技术的发展与市场消费的升级,预制菜走向家庭、个人零售,方便居民日常消费。
 
 
在预制菜市场中,产品种类和品牌众多,包括各种蔬菜、肉类、海鲜、米饭、面食等,而且不同品牌的预制菜在口味、营养、价格等方面都有所不同。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数据,消费者选择预制菜的主要原因是其方便、快捷,且不用繁琐的清洗、切配等环节,其次是对产品营养成分、健康标准的信任度逐渐提高,越来越多消费者倾向于购买原材料新鲜、无添加的高品质预制菜。

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预制菜企业在生产工艺和技术创新方面不断升级,如采用冷链物流、高压灭菌等技术保证产品的新鲜度和安全性,运用智能化系统调控产品质量和口感,同时也不断研发新的产品和口味。此外,预制菜行业的销售渠道也在不断拓展,如在线商城、生鲜超市、餐饮配送、社区团购等,方便消费者在家中、办公室或餐馆等场所购买和享用。
 
 
我国预制菜发展历史较短,面对B端的预制菜最先为调理肉类,而C端的预制菜最先为冷冻面食制品。从近几年的预制菜的品类发展趋势来看,预制菜的研发生产出现两条路径:一是研发生产附加值高、生产工艺较为复杂、制作时间长、复热后能保持原味和易储存的品类(如速冻食品、调理制品、高温低温肉制品);二是研发生产附加值较低、工艺简单、新鲜度要求高、较难储存的品类(如各种调配食品,各种加工好的蔬菜(生鲜净菜)等),两条路径的市场定位与用户群体相互交叉,产品市场集中度不明显,企业竞争较为激烈。
 
预制菜没有明确的分类标准,从不同的产品角度来看,可以从如下的方面进行分类
 
一、从生产工艺上来分类
 
01.切片/切丁/切条:将食材进行不同的切割方式,如切片、切丁、切条等,以方便后续加工和烹饪。
 
02.调味/腌制:将食材进行不同的调味方式,如盐渍、酱油腌制、辣椒腌制等,以增加食材的口感和风味。
 
03.烘焙/烤制/炸制:将食材进行不同的烘焙、烤制或炸制处理,如烤鸡、烤鱼、炸鸡翅等,以使其表面呈现金黄色,口感香脆。
 
04.烹饪/煮制:将食材进行不同的烹饪或煮制方式,如煮饺子、煮汤等,以使其达到可食用的状态。
 
05.冷藏/冷冻/真空包装:将已加工的食材进行不同的保存方式,如冷藏、冷冻或真空包装,以延长食材的保质期并方便储存和运输。
 
二、从食用方式分类
 
01.热食类:这类预制菜通常需要在热水、油炸或烤箱中进行烹饪后再食用,如速冻饺子、炸鸡、烤肉串等。
 
02.半成品类:这类预制菜通常只需要加入水或其他调味料后进行简单烹饪即可食用,如方便面、速冻汤圆等。
 
03.冷食类:这类预制菜通常可以直接食用,不需要进行加热处理,如色拉、刺身等。
 
04.速食类:这类预制菜通常是一些速食品,可以直接食用,无需进行加热或其他处理,如快餐、薯片、饮料等。
 
05.烹调类:这类预制菜通常是提供给厨师等专业人士使用的,需要进行烹调加工后才能食用,如调味料、面酱等。
 
中智认为,预制菜虽然是生产加工行业,但因其加工食品的特殊性,产品质量极易受运输方式与销售模式的影响。预制菜与地区冷链发展息息相关,冷链物流仓配运体系较强的地区,预制菜产业相对较容易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