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西部陆海新通道网
当前位置:主页 > 研究报告 >
构建国际物流服务体系,助推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09-10
分享到:65.3K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国际物流已成为全球贸易体系中的关键要素。国际物流网络不仅关乎货物流通的高效运转,更是产业链、供应链在全球市场中的重要支撑。日前,国务院发布《关于以高水平开放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构建国际物流服务体系,增强国际运输服务能力。这一政策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具有极强的战略意义,关系到我国国际贸易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提升和经济韧性的增强。
 
一、夯实外贸三大支柱,加快建设贸易强国
 
全球货物与服务贸易在 2020年至2022年犹如经历了过山车般的跌宕起伏,2023年预计1%的温和增长并没有实现,取而代之的是下降1.2%(货物贸易下降5%,服务贸易增长9%)。根据世界贸易组织预测,预计2024年和2025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将增长2.6%和3.3%。全球货物贸易正逐步回归危机前的低迷态势,服务贸易展现出一定韧性。服务贸易在全球贸易中的占比由2013年的20.5%稳步提升至2023年23.89%。2023年,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货物贸易出口份额稳居全球第一位、占比14.2%,进口份额位居第二、占比10.6%;服务贸易出口份额位居全球第五、占比4.8%,进口份额稳居第二、占比7.6%。
▲ 2013-2023年我国国际贸易总额及增长率(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国家历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货物贸易常年稳居全球首位。自2013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以来,我国国际贸易进出口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年均增长5.18%。从贸易方式来看,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仍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我国加工贸易正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以四川、重庆为代表的内陆地区,“两头在外”的经营模式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外贸波动性风险增加。2023年,四川加工贸易方式进出口3996亿元、占货物贸易总额42%,重庆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出口2942.9亿元、占货物贸易总额41.23%,与全国18.23%仍有较大差距。以加工贸易方式为主的贸易结构,决定了内陆地区必须着眼于降低物流成本、实现保税通关便利化,把“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加工贸易模式转变为“一头在内、一头在外”的新型中高端加工贸易模式,探索出一条适合内陆地区加工贸易发展的新路径。
服务贸易发展短板亟待破除。在全球疫情、经济增速放缓、供应链格局重塑等多重背景下,我国货物贸易表现出强大韧性实现逆势增长,但增速有所放缓,2023年同比增长仅0.2%。随着全球产业结构的日益高度化,服务贸易在全球经济中将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过去十年间,我国服务贸易年均增长6.98%,占比由11.48%提升至13.6%,但尚未恢复至疫情前14%以上水平(2016年占比达到18.02%),较全球23.89%仍有较大差距。贸易结构方面,我国服务贸易存在长期逆差、结构效益不高、区域发展不协调等问题,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服务领域方面,国际运输服务已成为我国第一大服务贸易领域,但巨量货物贸易对服务贸易的带动优势尚未充分发挥。2023年,我国运输服务进出口占服务贸易总额的28.35%,较2022年占比下降近7个百分点。
数字贸易发展潜力有待释放。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发展数字贸易,加快建设贸易强国”。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积极应对贸易数字化、绿色化趋势,创新发展数字贸易”。我国正处于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数字贸易已成为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并列为支撑贸易强国建设的三大支柱,正逐渐成为新一轮大国竞争的焦点。2023年,我国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进出口规模达27193.7亿元、同比增长8.5%,占服务贸易总额的41.36%。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2.38万亿元,同比增长15.6%。根据商务部预测,到2025年,我国可数字化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占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将达到50%左右。当前,我国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数字贸易和服务贸易规模依然偏小,国际物流服务能力仍有待提升。
 
二、建设国际物流服务体系至关重要
 
货物贸易离不开稳定高效的国际物流服务体系。在全球产业链分工日益细化的今天,一个产品的生产往往需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共同参与。建设国际物流服务体系有利于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在汽车制造行业,来自不同国家的零部件需要通过国际物流服务体系进行运输和组装,一旦物流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整个汽车产业链的运转。
国际物流服务体系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兴起,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数字贸易、服务贸易正在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新增长点,消费者对国际物流服务的时效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建立完善的国际物流服务体系,提高跨境寄递服务水平和国际供应链一体化服务能力,有助于增强国际运输服务能力。
 
建设国际物流服务体系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拥有完善的国际物流服务体系的国家,能够吸引更多的国际投资和贸易,提升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例如,新加坡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高效的物流服务体系,成为全球重要的大宗商品贸易中心和国际物流枢纽中心。
 
三、构建国际物流服务体系的思路探讨
 
打造多层次、多样化的国际物流枢纽体系。构建国际物流服务体系的首要任务是打造多层次的国际物流枢纽网络。一线枢纽城市强化国际联通。以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为中心,构建具有全球辐射力的国际物流枢纽,强化其与欧美、亚太等主要贸易伙伴国家的物流联通能力。二线枢纽城市支撑区域经济发展。成都、重庆、西安、郑州等中西部城市,可以凭借其地理优势和政策支持,强化欧盟、欧洲、俄罗斯等成熟市场经贸往来,拓展中亚、西亚、南亚、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物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战略性布局绕开马六甲海峡的国际物流通道,构建中西部地区国际物流枢纽,形成安全、高效、畅达的国际物流网络。加强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加快推进“3+7+N”国际航空枢纽功能体系建设,稳步推进专业和综合性航空货运枢纽建设。
 
加强国际物流合作与政策协同。国际物流服务体系的构建离不开全球合作,加强与主要贸易伙伴国家的政策对接,推动物流服务、国际贸易政策协同,在关键国际港口、机场和物流枢纽地区建立自主可控的海外仓和物流中心,形成互惠互利、安全可靠的国际物流网络。通过与各国签署双边或多边的物流战略合作与联盟,推进国际物流协定谈判,消除贸易壁垒和运输障碍,整合全球领先的物流资源,提高运输效率和跨境物流服务能力。
 
提高国际供应链一体化服务能力。推进物流信息化、智能化、服务化与供应链深度融合,打造全方位的国际供应链解决方案。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国际物流服务方案,特别是在高附加值商品、冷链物流等时效要求高、安全要求严格的物流场景中,提升国际物流服务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建立健全跨境金融服务体系,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增强供应链的资金流动性与风险保障。
 
中智物流智库认为:构建国际物流服务体系,不仅是实现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也是中国在全球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战略选择。未来,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推进,数字贸易将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可以预见,随着我国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逐步提升,国际物流服务体系的支撑作用将愈发显著,在促进全球资源流动、提升供应链效率和保障贸易稳定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相关文章